近年来,双流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作为推动双流科学发展、领先发展的动力引擎,强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双流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已成为国内技术路线最齐、研发平台最高、产业链条最长、发展潜力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先后荣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能源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中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园区,并连续4年蝉联“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园区”榜首,双流连续5年荣登“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榜首。
双流县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新能源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优化政务服务,支持企业加快技术自主创新,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倍增,能级跃升,努力把双流打造成“西部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全球新能源看中国,中国新能源看西部”。9月14日,2013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峰会项目签约仪式在川投国际酒店举行。当天,双流县与四川能投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四川波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签订投资协议,项目涉及薄膜太阳能、智能电网等多个产业类别,协议总金额达163亿元。
在近年来晶硅产能过剩,光伏市场受欧盟“双反”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的产能、销售、利润率,项目推进度都曾一度大幅受挫。此次集中签约的项目,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产业类别,都开创了新局,无疑表明新能源企业对市场前景的重新看好。
企业家们的信心源自于新能源产业的复苏大势——除国家宏观层面的利好消息外,近年来,双流县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优化政务服务,支持企业加快技术自主创新,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合力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倍增,能级跃升,使新能源企业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拓展。
经受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发展阵痛后,新能源产业即将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重要转机。全力打造“西部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高地,双流脚步铿锵。
扩总量:产业规模倍增,能级跃升
在本届新能源国际峰会签约仪式上,四川能投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协议投资9亿元人民币,在双流县建设120MW的冷、热、电三联供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四川波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协议投资2亿元人民币,在双流县建设智能电网设备及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此外,还有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中国地能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地能供冷供暖一体化系统装备产业基地项目、天华阳光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绿色能源电力综合项目……
一大批新项目的签约落户,为双流新能源产业规模发展再添生力军。至此,双流新能源产业规模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双流县西航港规划的30平方公里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已开发建设23.7平方公里。累计引进新能源及配套项目70余个,其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占全市新能源产业的70%。
在项目带动方面,目前,双流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基本形成了以天威新能源、汉能光伏为龙头,以旭双太阳能、钟顺太阳能等为骨干,以正洁科技砂浆回收等为配套的太阳能产业集群;以中国核动力研究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科研院所为依托,以瑞迪机械、川开集团等为代表的民用核能产业集群;以成都佳电等为代表的风能产业集群;以国舰新能源等为代表的动力与储能电池产业集群;以紫光电气等为代表的智能电网产业集群;以蒙特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生物质能产业集群。
在创新研发方面,双流县通过打造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六中心三平台”,致力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目前,已建成国家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是国内光伏产品检验类别最全、测试光伏组件面积最大、电磁兼容测试EUT工作电流最大的国家级第三方专业监督检验机构,是德国TUV汉德授权的光伏产品认可实验室。
纵观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已初步成为国内技术线路最多、研发平台最高、产业链条最长、发展潜力最大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预计2015年、2017年,双流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分别实现1000亿元和2000亿元,达到国内一流园区标准。
强服务:优化政务支持,破解发展瓶颈
随着低碳环保理念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已经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前景看好。但从开始起,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道路就极不平坦。
近年来,受国际市场晶硅价格下挫,出口份额受限,欧盟“双反”等不利影响,新能源产业更是进入行业的“寒冬”期。为应对新能源产业当前面临的困局,双流县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撑,优化政务服务,和企业一起同扛重任,共渡难关。
新春伊始,双流县领导班子便多次深入西航港经济开发区进行调研,召开了由14个县级部门和数十家企业参加的座谈会,现场办公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今年以来,像这样的办公会,双流县新能源产业发展指挥部、西航港经济开发区指挥部已经召开多次。
双流县委、县政府牵头,专门组织新能源企业到凉山州拓展市场,邀请专家对新能源企业进行政策指导培训,鼓励园区新能源企业坚定发展信心,力促新能源产业逆势破冰前行。
在工作中,双流县强化调研走访,与企业一道共同研究分析企业当前面临的每一个具体困难与问题,有针对性地拟定克难奋进的措施,切实帮助企业温暖“过冬”:在出口受挫的情况下,帮助天威正常生产,平稳过渡;督促汉能光伏向内挖潜,开展技术创新,抢占市场;指导通威公司针对目前的现状,对现有项目做适当调整,错位竞争,抢占发展先机……
此外,依托成都新能源研究院,双流密切关注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形势,积极开展产业集群发展和关联产业配套研究;积极帮助企业深入学习国家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六条新政策,抢抓机遇,拓展市场;研制拟定开发区新能源产业技术路线图,找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做优做强。每年举行的新能源国际峰会,也汇集各方专家、学者的智慧,为新能源产业和行业发展支招。
同时,双流县深化开发区发展指挥部工作例会和项目包联责任制、现场办公机制等,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建设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主动对接银行、风投等金融机构,召开银企对接会,切实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此外,双流县大力强化基础配套,按照节能环保、生态智能、宜居宜业和多样多元等规划理念和技术,完善新能源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商业服务配套规划,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功能区已建成骨架道路120余公里、110kv变电站4座、配气站2座、20万立方米供水厂2座、污水处理厂2座,实现程控电话、光纤和宽带全覆盖,3座110kv变电站、1座220kv变电站和1座污水处理厂正在加快建设。
重开拓:加快技术创新 开辟全新市场
正如2013中国(成都)新能源国际峰会的主题——“调整升级与市场开拓”,当前,面对新能源产业领域遇到的困难,除政策的引导外,行业协会以及新能源企业自身也正积极应对调整升级、市场开拓的新命题,苦练内功。
9月13日,经过两年的精心筹备,西部首个可再生能源产业交流平台——“西部可再生能源联盟”在蓉成立。据了解,“西部可再生能源联盟”成员包括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西部多个省市的可再生能源协会及相关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新能源应用公司等。
联盟将整合西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优势科技资源、先进制造能力和优势人才,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探索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存的产业技术创新模式,构建行业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产业技术的共享、转移,为西部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促进西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环介绍,在西部建立可再生能源联盟,可加强市场开拓、科研、项目、人才交流、信息平台建设,达到创新要素、产业链要素等融合,对于新能源企业“抱团取暖”意义重大。
行业抱团取暖,企业自身也在加强调整,并正在赢得转机。以天威为例,在出口份额受限、价格打压的双重压力下,天威公司以“保稳定求生存”为基础,以全面预算为牵引,实行以销定产,保存实力,逐步止损。
同时,公司不断提升内部管理,3—6月份,人均生产效率得到了稳步提高,其中硅片劳动效率月提高152.56%,电池劳动效率月提高92.67%,组件劳动效率月提高167.05%;质量方面,每公斤硅块数出片数稳定在45片以上,电池产线转换效率可达到17.6%,组件一次合格率为98.9%,均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成本方面,硅片成本月降幅4.88%,边际利润率达到了18.93%;电池成本月降幅7.89%,边际利润率为6.84%,组件成本月降幅4%,边利率为5.84%,常规组件实现产品毛利,达到了2.72%。
而四川汉能通过加强技术创新,生产出光电转换效率达10%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系列产品,其在双流的生产基地已成为目前全球单厂产能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公司以非晶硅、锗硅为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工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旭双太阳能、禅德太阳能等龙头企业均将市场瞄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西藏等光照时间长、日照条件好的国内西北地区,自行建立电站或向电站出售组件等产品。
佳电电机积极开拓高效节能电机市场,积极涉足石油化工、矿山、冶金等行业,上半年企业总体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31.4%,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