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国某市的某家小企业曾打着“环保”的旗号,动员该市小学生在休息日帮他们收集废旧
电池——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该企业居然教小学生用锤子撬开废旧电池,将剥下来的电池外壳交给他们,而将剩余的残渣随意抛弃。我们知道,废旧电池外部包裹的不锈钢或碳钢外包皮有效防止了电池内汞的外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废旧电池的污染。而把废旧电池包裹的不锈钢或碳钢外包皮砸开,电池内所含的汞便极易渗出,污染环境,危害小孩的身体健康。这种不科学及其危险的方式回收必须严令禁止。
有调查显示,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可能我们对这个数字并没有概念:60万升水有多少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60万升水相当于少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除此之外,假如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够使1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
我们之前提到过,目前世界上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而对废旧电池来说,这三种方式都有其明显的弊端。
填埋过程中,废旧电池中所含的重金属会通过渗滤作用污染水体和土壤;在焚烧的高温下,废旧电池会腐蚀焚烧炉等设备,某些重金属还会挥发在飞灰中,造成大气污染;通常来讲,堆肥法是三种方法中最为环保的做法,但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势必会造成堆肥的质量下降。因此,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始终是一个难题。
对废旧电池进行集中的、专业的处理似乎是最合理、最环保的方法。然而,建设一个废旧电池回收处理厂需要投资1 000多万元人民币—更重要的是,每年至少回收4000吨以上的废旧电池,工厂心能正常运转。而实际上我们每年能回收多少废旧电池呢?
作为我国的首都、人口众多的一线城市,在大力宣传和鼓励下,北京全市3年内共回收了200多吨废旧电池;在被称为环保模范城的杭州市,废旧电池的回收率也只有全市使用总量的10%。据了解,目前瑞士和日本已有两家可加工利用废旧电池的工厂经常因为回收的废旧电池数量不足而陷人停产的尴尬状态。由此可见,
投资兴建废旧电池回收厂并不是万全之策,需要慎之又慎。
另一种观点认为,集中处理废旧电池未必一定要建造成本高昂的回收厂,也可以将废旧电池按照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作特别处理。科学家们并不是没有想到过这种方法——但是以这种方法处理1吨废旧电池,也需要3 000-4 000元的费用,细算下来成本依然高得令人咋舌。
废旧电池的处理、回收和利用因此成为各国间共同的难题。对此发达国家有许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