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锂离子技术进步步伐加快

这几年日本企业在锂离子电容器领域的技术进步比较快,经常会有新产品的消息发布。技术在线2011 年02 月17 日报道,日本JM Energy(总部位于山梨县北杜市)宣布开发出了将内部电阻降至以往产品1/3 的层压型锂离子电容器“ULTIMO”新产品。通过改进电极材料实现了低电阻化。内部电阻的降低可减少充放电时的能量损失。

除低电阻化外,还进行了低温条件下增大静电容量等改进。与以往产品相比,-20℃下的静电容量提高了20%,-30℃下的静电容量提高了50%。低电阻型ULTIMO 预定2011 年春季上市。JM Energy 表示,凭借低电阻化优势,除了已经业务化的备用电源、稳压装置及峰值辅助(Peak Assist)等用途之外,还打算向电阻值为瓶颈而难以实现应用的产业设备的高频反复充放电等能量再生用途推广。

2011 年12 月,日本Eamex 公司开发出了一种将正极换成了导电性高分子膜的新型锂离子电容器产品,公司命名为“电容器电池”。公开资料显示,该产品具有能在数分钟内充放电的7,000W/kg 的输出密度和80~100Wh/kg 能量密度。能达到如此高的能量密度,实际上确实已不能称之为电容器了。如果实用化,有望实现可快速充放电的电池。充放电循环特性也出色,在该公司的评测中,反复充放电一万次以上后的性能劣化较小,因而寿命较长。

据悉,该产品的最大特点是正极采用了聚吡咯(Polypyrrole)、聚噻吩(Polythiophene)及聚苯胺(Polyaniline)等导电性高分子膜。负极采用混合有锂离子(预注入)的碳类材料,将正负电极与电解液一同封装。电解液与现有EDLC 相同,也是含有四氟化硼离子(BF4-)的有机溶剂。真锂研究认为,从Eamex 的技术开发情况来看,或许到将来某个时候,研究人员很有可能开发出兼具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融锂离子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为一体的新型能量
存储装置产品。
【 浏览次数: 】 【 加入时间:2013-7-24 17:36:1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