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中,隔膜材料是中国大陆唯一没有实现自给的关键材料,也正因此,在房地产市场盛极转衰、股市狂泄的大背景下,在中国政府鼓励产业结构升级的诱惑下,这几年,一些“无路可逃”的中国资本嗅到了商机,一哄而上兴建隔膜企业,介入到了隔膜制造领域。
锂电池隔膜材料产业一时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现有主要企业纷纷推出规模庞大的扩产规划,而新进企业也不甘示弱,表现出了要誓分一杯羹的豪情壮志。
新进企业众多,规划产能惊人
如果以星源材质2 亿m2 的年产能规划计算,仅上述格瑞恩、金辉高科和星源材质3 家中国隔膜材料企业总的年产能规划就超过8 亿m2,是中国企业2011 年0.67 亿m2 隔膜材料总销量的10 多倍。而且,中国近几年冒出了很多隔膜材料企业,其中一些企业的产能规划同样非常宏伟。池能这一大型
锂电池生产厂家对中国隔膜材料企业的一个调查统计情况(包括上述3 家企业在内)。
中国隔膜材料企业的总规划产能数量巨大,细究之下令人吃惊。表6 中除了格瑞恩、金辉高科和星源材质之外,其他企业的年产能规划总和超过28 亿m2,加上这3 家企业,总规划年产能超过36 亿m2。当然,这些产能规划中有一些肯定最终无法实现,但即使只能实现1/3,也有高达12 亿m2 的年产能,是2011 年全球隔膜需求总量的3 倍多,这是非常惊人的。这些产能基本上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如果这些产能都能如期建成,市场肯定无法消化得了。而且,表中还有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没有对外公布自己的产能规划,如中兴集团旗下的中兴新材、杉杉集团旗下的东莞高杉、航天科技旗下的乐凯胶片等。说中国隔膜材料产业发展陷入了大跃进似的疯狂并不为过。
新进企业大多具有较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也都有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中兴、航天科技、首钢、奇瑞、杉杉(600884.SH)、江苏九九久(002411.SZ)、中材科技(002080.SZ)、大东南(002263.SZ)、南洋科技(002389.SZ)、沧州明珠(002108.SZ)、铜峰电子(600237.SH)、云天化(600096.SH)、深圳惠程(002168.SZ)、万里股份(600847.SH)、江苏远宇电子集团(香港上市公司)、上海杰事杰、云南红塔塑胶等等,个个都很有资金实力,愿意投入重金发展隔膜事业。现在,Celgard、旭化成、日东电工等外企纷纷开始中国设厂生产,与中国本土企业直接较量。
与此同时,还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①国外企业隔膜材料产品的售价也在持续下降过程中,中国隔膜材料产品引以为傲的价格优势正在缩小;②随着国际锂电池巨头纷纷扩大在中国的产能,其锂电池产品的制造成本在持续降低,这就使得中国本土的锂电池企业的生存危机在加重,倒闭的中小锂电池企业越来越多。中国隔膜企业的材料产品如果在质量和性价比上赶得上国外企业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够生存发展得好,而很有可能会像正极材料领域当升科技的现状一样;如果性价比方面表现要差,那肯定是死路一条。
在池能看来,今后中国的锂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中,隔膜领域的竞争可能是最为激烈的。中国的这些企业中,大多数并没有傲人的技术,也缺乏技术突破的人才基础和底蕴,可以肯定,这些企业之中最终能够突围成功的,会少之又少。中国企业如果不加强技术力量,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话,将来为了生存就只能拼价格,拼到最后的结果不用说大家心里也都清楚。后面池能会对中国部分隔膜材料企业的产品及技术进行简单介绍。总的来看,中国的锂电池隔膜材料产业表面繁华,背后却深存隐忧。
池能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与多年来中国泡沫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密切相关的。本届政府上台以来,长期单一依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导致货币持续贬值,无形中刺激着资本的投资冲动,使得很多成熟和不成熟的技术在未经慎重选择的情况下就统统被抛向市场,由市场来择优劣汰。同时,权力无边、处处都要伸手但管理能力却又相对不足的政府也在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中央政府经济结构转型的硬性要求下,手握各种资源的地方政府有着发展新兴产业的强烈冲动,对于国家明确表态要大力扶持的锂电池隔膜材料产业,一些地方政府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样,为投政府之所好,企业自然趋之若鹜,其中不乏一些机会主义者,藉此向政府要钱要地要资源。另外,可选择的投资渠道太少也是原因之一。
不过,这种疯狂今后几年很可能将会逐渐冷却下来。墨柯认为,中国经济的泡沫化发展已基本见顶,今后几年将是去泡沫化的时期,大量严重过剩的产能亟需处理是这个时期的鲜明特点。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表态,要综合调控抑制产能过剩,必要时会采取行政手段。而房地产市场鄂尔多斯、温州、常州、营口等多个地级市先后被曝“鬼城”(房屋空置现象非常严重),像多米若骨牌一样蔓延,将大把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的银行感觉到了危机,为防范金融风险加大了向企业抽资的力度,再加上中国证券市场的持续萎靡让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筹资,这些都将加剧企业的资金紧张程度。
这些变化属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我调节,虽然残酷,但会使得中国隔膜材料领域的投资变得冷静一些。墨柯认为,到2015 年前后,表6 中的产能规划或将有一半以上甚至2/3 不能兑现,退出的基本上会是那些机会主义者,而踏踏实实做事、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的,会努力坚持下来。这对中国隔膜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实际上是件好事。中国隔膜材料产业发展需要质量上的进步,而不是数量上的庞大。
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冷静”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还是会受到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影响。“十二·五”期间,中国政府明确表示要鼓励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池隔膜技术,以及提高隔膜国产化率。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明确提出鼓励发展电池隔膜(厚度15~40μm,孔隙率40%~60%)。政府的愿望良好,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核心原因在于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所导致的政策制定与实施“两张皮”。这方面我们就不多说了。在隔膜领域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一大堆成熟和不成熟的所谓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将会被大量投放市场。
中国隔膜材料企业调查统计得出结论
调查统计,可以看到,除了产能规划惊人且集中在中低端无法消化的鲜明特点之外,中国锂电池隔膜材料产业的发展还存在如下主要特点:
1、中国隔膜材料产业市场格局处于动荡调整中
2、低水平竞争激烈,影响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
3、总体竞争能力在努力提高中
当然,尽管存在诸多不好的方面,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好的方面。常言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些想在锂电池隔膜事业上有一番作为的企业,都在尽力使自己做得好一点,让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淘到金子。池能认为,在这些企业的努力下,中国隔膜产业的总体竞争能力是在努力提高过程中的